1973年周总理接见王玉龄,提到张灵甫的一席话,使王玉龄泪流满面
发布日期:2025-04-13 浏览次数:119
【前言】
1973年,已故将领张灵甫的夫人王玉龄从海外归来。当周恩来总理对她说了句话后,这位遗孀顿时热泪盈眶。
周总理曾提到:"张灵甫曾经是我的学生,没能把他争取到我们这边,我一直感到惋惜。"
19岁的王玉玲刚生下孩子不久,丈夫张灵甫就战死了,她年纪轻轻就成了寡妇。
王玉玲把6岁的孩子和年迈的母亲留在台湾,自己一个人去了美国读书。
她这些年的生活是怎么熬过来的?周恩来总理为什么特意请王玉玲回国访问?
【张灵甫求学】
1923年,张灵甫当上了老师,边教书边自学。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,这个看似普通的教书先生,轻松考进了北大历史系,还拿到了顶尖成绩。
20岁的张灵甫考入了北京大学,他不仅学业出色,书法造诣也很高。
张灵甫平时特别喜欢临摹文天祥的《正气歌》。有次他正在专心练字时,碰巧被路过的书法名家于右任看到了。于右任欣赏完他的字迹后,不禁竖起大拇指夸道:"年轻人真了不起,果然是英雄出少年啊!"
张灵甫的书法才华出众,因此结识了比他年长的于右任,两人成为好友。后来正是靠着于右任的推荐,张灵甫才得以进入黄埔军校学习。
张灵甫本打算留在北大完成学业,但冯玉祥突然发动政变,导致北京局势大乱,甚至要强行驱逐溥仪。原本平静的京城顿时陷入混乱。
就在这个节骨眼上,张灵甫又摊上了件麻烦事——他没钱了。再厉害的人也扛不住穷,学问再大也抵不过口袋空空。老家父亲写信催他回去种地,这下可真是雪上加霜。
胸怀大志的张灵甫不愿就此止步,却因故中断学业离开北京。经于右任引荐,他最终进入黄埔军校学习。
张灵甫年轻时胸怀大志,在学业上非常刻苦。他考入北大历史系,文科成绩突出但理科稍弱。从黄埔军校毕业后,他从排长这个基层岗位开始,凭借实力逐步晋升。
凭借出色的战功、过人的能力和出众的才华,他迅速在军队中崭露头角,很快就被蒋介石视为心腹将领,成为其最器重的得力干将。
张灵甫一生中最受争议的事情莫过于杀害妻子这件事。当时这起命案在社会上引发了巨大轰动。
然而,再轰动的八卦也抵不过民族危亡。卢沟桥事变后,正值国家急需人才之际。王耀武欣赏张灵甫的军事才能,便向蒋介石举荐。蒋介石本就存着启用之心,便顺水推舟释放了张灵甫,让他戴罪上阵杀敌。
在万家岭这场关键战斗中,张灵甫的表现尤为突出,这是他军事生涯中的重要战功。
万家岭激战期间,王耀武被日军106团搞得焦头烂额。要解决这个难题,必须攻占张古山。但日军也清楚这个战略要地的价值,早就布下重兵严阵以待。
王耀武正愁找不到对策,张灵甫主动站了出来。“长官知道三国里邓艾怎么打蜀国吗?他专挑没人走的路,一路修桥铺道,直接杀到成都。咱们打鬼子也能这么干。”
王耀武见张灵甫信心十足,就把张古山的任务交给了他。
张灵甫计划从张古山背面悄悄攀爬,对敌军发动突然袭击。这种战术既能避开正面交火,又能打对方一个措手不及。
趁着天黑,张灵甫带着部队悄悄摸进山谷。士兵们借着夜色掩护,沿着陡峭的山路艰难攀爬。
我军出其不意地突袭敌军,成功攻占张古山。虽然日军不甘心丢失阵地,调集飞机火炮支援并增派部队试图反扑。
张灵甫拼死防守,虽然偶尔会丢掉阵地,但他总能在夜里带人抢回来。
最终,张灵甫带领部队成功守住了张古山阵地,为万家岭战役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。
【追求的起源】
张灵甫与王玉龄的婚姻在当时轰动一时。王玉龄家境优渥,从小锦衣玉食,其父毕业于保定军校,母亲同样出身名门,外祖父在清朝还担任过兵部尚书这样的要职。
王玉龄年轻时是出了名的美人,身材高挑,长相出众。由于父亲早逝,她由母亲独自带大,养成了独立坚韧的个性。
当时张灵甫身上背着杀妻的污点,同时在抗日战场上腿部负伤严重,走路都伸不直腿,被人起了个"瘸腿将军"的外号。
张灵甫第一次见到王玉龄纯属偶然。当时他听说了王玉龄的事迹,一时兴起决定去见她。
那天王玉龄上街时,发现有个陌生男人一直盯着她瞧。在那个年代,男人这样直勾勾盯着女性看很不礼貌,王玉龄心里来气,狠狠瞪了张灵甫一下。
王玉龄后来提到,张灵甫曾告诉她:"当时别的女孩见到他都笑脸相迎,唯独我瞪了他一眼。正是这个与众不同的反应引起了他的注意,让他下定决心要追求我。"
王玉龄从小家境优渥,还没出生时家里就有大片田地。作为名门之后,她可以说是锦衣玉食长大的。因为父亲去世得早,母亲对她管教特别严厉。
小时候,王玉龄在湖南第一师范附小读书。那时她特别痛恨日本人,因为日本军队正在侵略中国。
那天放学回来,还在读小学的王玉龄突然告诉妈妈:"妈,我想去当兵。"
妈妈又好气又好笑地反问:"你连打炮仗都不会?"
王玉龄一脸茫然地摆摆手,妈妈接着打趣道:"你能指挥部队打仗吗?"
王玉龄摇摇头说自己做不来。年幼的她单纯地说道:"我能帮受伤的士兵包扎伤口,给他们端茶倒水!"
妈妈听完笑得更开心了:"你从小连厨房都没进过,还会给人倒茶?"
王玉龄虽然没机会参军,但从小想当兵的念头一直没断过。这份军旅情结慢慢变成了对将领的崇拜,也促成了她和张灵甫的结合。一个是喜欢漂亮姑娘的将军,一个是仰慕军人的美女,两人简直是绝配。
王玉龄和张灵甫成婚后,张灵甫特意购置了一栋花园洋房打算赠予妻子,并准备将房产登记在她名下。但王玉龄觉得没必要,认为房子写谁的名字都一样,便婉拒了这个提议。
【19岁守寡】
刚结婚没多久,解放战争就打响了,张灵甫不得不重返前线。这对新婚夫妇原本如胶似漆,即便张灵甫在城外驻军,只要抽得出一点时间,哪怕只有短短五分钟,他都会带着同僚们回家探望年轻的妻子。
他总爱炫耀自己找了个特别贤惠的媳妇,说就算哪天自己落魄到要饭的地步,老婆也会贴心地把饭碗递到他手上。
1947年5月,在孟良崮战役中,张灵甫战死。
19岁的王玉龄刚生完孩子,月子都没坐完,就开始了漫长的守寡生活。
当初张灵甫购置房产时没有登记王玉龄的名字,现在要办理过户手续变得很麻烦。等王玉龄好不容易准备好所有证件材料,正准备打官司处理这件事时,国民党军队在战场上节节败退,她不得不跟着撤退到台湾。
王玉龄从小家境优渥,过着养尊处优的生活。突如其来的变故对她打击很大。作为张灵甫的未亡人,她当时应该能领到一些抚恤金。
王玉龄后来回忆说,那时候的补助根本不够用,日子过得紧巴巴的,每个月就发几十斤大米当补贴。
六年后,王玉龄25岁那年,在姨父孙立人的协助下,她顺利拿到了赴美签证。为了求学,她决定独自前往美国,将母亲和年仅六岁的孩子留在台湾生活。
王玉龄在美国求学期间,为了支付学费和生活费,她不得不一边打工一边读书。白天工作赚钱,晚上和下午抽空去纽约大学学习财会专业。尽管条件艰苦,她最终仍以优异的成绩完成了学业。
王玉龄早年在酒店打过工,也在医院做过财务工作,那段日子她过得并不轻松。1973年,周总理了解到她的生活状况后,特意向她发出邀请,表示随时欢迎她回大陆看看。
王玉龄重返家乡后见到了周恩来。周总理对她感叹道:"张灵甫曾经是我的学生,可惜没能把他争取到共产党阵营,这让我感到惋惜。"
一提起张灵甫,她眼眶就湿润了。独自走访了他的家乡后,她带着往事的记忆继续生活。
抗日将领张灵甫的夫人王玉龄女士因病去世,终年94岁。这一消息由抗日战争纪念网发布。
王玉龄晚年回忆往事
2013年12月18日,中新网报道了国民党将领张灵甫遗孀王玉龄的深情告白。这位年过八旬的老人表示,若有机会重来,她依然会选择与丈夫相伴一生。王玉龄用朴实的话语道出了跨越半个世纪的思念,展现了乱世中坚贞不渝的爱情。报道通过当事人亲述,还原了这段传奇姻缘背后的真挚情感。
- 上一篇:没有了
- 下一篇:没有了